第五百五十九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?_我在现代留过学
十八书屋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 第五百五十九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百五十九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?

  榆林巷,吕公著祖宅。

  丝竹管乐之声奏起,歌女翩翩起舞着。

  吕公著、韩绛两人,并坐在一起,看着在堂上,正在咬着耳朵,说着悄悄话的韩谕、吕好问。

  两位宰相都是欣慰的一笑。

  “晏元献公词曰:家人并上千春寿,深意满琼卮。绿鬓朱颜,道家装束,长似少年时!”韩绛感慨着:“看到谕儿与好问侄孙,老夫便想起当年与晦叔在此地的种种……”

  “昔年,晦叔与老夫,也是如此年纪,也是如此良夜,也在这明月下,少年同坐,把臂同欢……”

  准确的说,是都堂今日轮值的宰执们的共同推动的。

  想想看,一两年后,当交州从荒芜、贫瘠、偏远之地。

  回朝就是来当补锅匠的所以有些事情,心里面清楚就行,参与就免了。

  但他还是希望吕公著亲口说出来,于是问道:“晦叔想要说什么?”

  爵位、食邑、待遇。

  他说这些话,是有目的的。

  “赵公才年已六十老夫相信,他是很愿意回朝,出任六部尚书的……”

  吕公著郑重的点头:“一两年后,章子厚必将因此拜相!”

  苏州、明州什么气候?

  交州什么气候?

  什么情况?

  吕公著道:“老夫一开始也很诧异。”

  这两家外戚和他们的这些亲戚,在熙河路那边,圈了好多地,种了以十万亩计的木棉。

  果然,嘉佑四年,人家再次应试,考了第五名,依然是进士及第。

  吕公著听着,也是感慨一声,万分的怀念。

  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升到待制,更不要说拜相了。

  吕公著道:“李邦直面圣后,便去了庆寿宫,上禀两宫,两宫诏准,命付学士院草制。”

  打听后才知道,这甘蔗是苏州、明州等地的特产。

  天天在先帝耳边,复读着:王安石天下奇才,必可匡政救时!

  同时,大家轮流拿着王安石的文章和诗词给先帝看。

  狄咏虽然不能直接正任,但是,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这个官职,属于传统的三衙管军之一,自然也要宣麻拜将,以示郑重。

  “谁敢离间天家?”吕公著严肃的说道。

  便道:“韩公勿忧。”

  “公正是大展抱负之时,怎起了去意?”

  现在自也敢和宰执们打官司!

  这样性格的章惇,若是拜相,指不定得搞出多少事情来!

  连小麦种下去,产出都很少。

  韩家的韩维、韩缜,则都分落在天涯,下次再见,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。

  “从官家对章子厚的安排来看,章子厚恐怕会在广西再任一两年了。”韩绛沉吟片刻后问道:“对此,晦叔有什么看法?”

  “嗯!”吕公著点头:“高遵惠在新得的交州八州以及过去右江的羁縻州中,种了很多甘蔗!”

  质量差一点的都要十来贯!

  他们种的哪里是木棉?

  分明就是钱!

  而韩绛想不明白——熙河那边,天气那么冷,土地又那么贫瘠。

  “宫中没有人说闲话吧?”韩绛问道。

  可吕公著哪里舍得?

  “交州能种甘蔗?”韩绛目瞪口呆。

  大家都是很想进步的。

  吕公著点点头,这个他自然清楚,因为这个事情就是他怂恿李清臣去做的。

  吕公著听着,若有所思。

  只要有钱赚,那动作比谁都积极、勤快,而且为了赚钱,赚大钱,他们是很舍得的,根本不会抠抠搜搜。

  可这个人也不是什么善茬!

  想当年,章惇科举,进士及第,却因为族兄章衡考了状元,便干脆扔掉了到手的敕诰,选择下次再战!

  “自公辅政以来,国事日渐好转,朝野上下安定,王师克凶擒丑,四夷来朝……”

  哪怕是吕公著这個宰相,也是这样。

  韩绛抬起头,看向吕公著,他知道的,吕公著绝不会无的放矢。

  木棉这种崖州的东西,怎么就能长的那么好?

  现在,本来只在明州、苏州等地才有种植的甘蔗,又莫名其妙的在交州长势良好了。

  此事,庆寿宫知道也好,不知道也罢,都得不知道。

  而章惇的性格,虽然不像王安石那么执拗。

  更麻烦的是,交州的甘蔗田,可能会给他镀上一层‘救时宰相’的光环。

  建立了好几个修理漕船的船厂,还给纤夫们加了工钱,虽然不多,却也是破天荒的事情!

  这样一个人,只要回朝,就是‘负天下之望’。

  看看文彦博如今享受的待遇。

  又如何服众?

  别人会不会说闲话?

  “如今,学士院里的范尧夫和刑和叔,当在连夜草制制词,只待明日宣麻除拜。”

  其一旦秉政,就没有什么人能阻挡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了。

  “就像去年,他们觊觎着三门白波发运司里的差遣一样。”

  这肯定是要宣麻,以表重视。

  他的长相吕公绰、从兄吕公弼先后去世。

  “今日,李邦直面圣时的那些事情……”

  重点是——不要拦着年轻人的上进路。

  大家一起鼓动、暗示、怂恿着李清臣当这个出头鸟。

  “但,现在来看,交州就是比苏州、明州更适合种甘蔗!”

  当年南征,他能和郭逵撕。

  吕公著道:“虽有些冒昧……”

  “其姻亲也都在纷纷运作着,淮南六路发运司、江南西路、荆湖南路等地的转般仓的差遣……”

  韩绛听完,整个人都愣住了。

  所以……这是在说给他听呢!

  这是在点醒他——吕晦叔啊,你年纪也老大不小了,该考虑怎么风风光光的退下来了。

  韩绛听着,皱起眉头来,问道:“晦叔此话怎讲?”

  韩绛对自己的角色,定位很清楚。

  大宋市面上现在的红糖,基本都是从苏州、明州那边来的。

  他今天特意休沐在家,就是不想搅进来。

  他想起了,熙河路那边的报告——熙州木棉,阡陌连野,纵渠相交,人皆以为喜!

  能不高兴吗?

  汴京城的吉贝布,一匹就要二十贯。

  这是唯一可以对冲章惇威胁的办法了。

  看看谁印的钱更多?

  “但老夫希望,子华相公上表致仕时,可以推荐范尧夫或者吕微仲,出知熙河兰会路!”

  那时候,先帝还是颖王!

  “听说,那边种的甘蔗,不止长的比苏州快,还长的更高、更大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niuk.org。十八书屋手机版:https://m.sniuk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